这些东坡都爱的美食,您吃过了吗?

【发布日期:2018-01-25】 分享到: 腾讯微博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
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 说起苏东坡与美食最有名的当然首推家喻户晓的“东坡肉”。东坡谪居黄州的时嗜食猪肉,并逐渐摸索了一套独特的烹饪方法。

后来,他去杭州做官,传说因他为官清廉,深受百姓爱戴,过节时,当地百姓送他许多猪肉。而他却把五花肉切成大块,加葱、姜、酱油、料酒,慢火细焖,煨制成酥香味美、肥而不腻的红烧肉,分与每户,获得了很大声誉。

        从此民间便把这种红烧肉命名为“东坡肉”,成为传统的名菜,与苏轼的诗词、品格一同流传至今。

东坡肉

 

 

《猪肉颂》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相传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,写了一首打油诗,就是著名的《猪肉颂》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净洗锅,少著水,柴头罨(yǎn)烟焰不起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候足时他自美。

          黄州好猪肉,价贱如泥土。

          贵者不肯吃,贫者不解煮,

          早晨起来打两碗,饱得自家君莫管。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《猪肉颂》三字中,看似滑稽,实际是在幽默中蕴涵了严肃的主题。颂的是在味觉方面的享受,对自身的烹调创新方面的自得; 

        体现出东坡当时在艰难处境时,追求更高远深刻的情味,是一个将日常生活与理性思考方面达到“知行合一”理想的哲人。

好男人、大吃货

         会吃而不会做,或者不愿意做,那不是真正的吃货。苏东坡不同,他热爱美食,也热爱厨房,属于“上得厅堂,下得厨房,写得文章”的好男人。

 

 

东坡创制的“东坡肉”色香味俱全,至今仍是惠州民间的家常菜。

 

 


谷董羹

       “谷董羹”,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“咕咚”声而得名。一种杂煮的饮食。苏轼曾在《仇池笔记·盘游饭谷董羹》记载到:“罗浮颖老(指道士昙颖)取凡饮食杂烹之,‘名谷董羹’。”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,起源于中国直辖市重庆。现在的打边炉(火锅),就是由东坡当年“投物锅中,围坐而食”的“谷董羹”演变而成,有鸳鸯锅,麻辣、清淡等多种口味,食客可以根据喜好各取所需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苏轼谪居惠州时,对“谷董羹”赞不绝口,载之于文。直至今日,惠州人家都酷爱火锅。

盘游饭

         盘游饭,又名团油饭,是唐宋流行于岭南地区的风味饭品。据唐代段公路《兆户录》记载:盘游饭是用煎虾、炙鱼、鸡、鹅、猪、羊肉、灌汤等配料,调以姜桂盐豉,与饭一起合成的一种饭品,是富家女子做产妇时的营养食物,类似今日的什锦饭或盖烧饭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这种饭,到了宋代仍流行。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在《仇池笔记·盘游饭》中说得更加清楚,盘游饭与团油饭,而这语音相近,是流传中误写之故。他说:“江南人好做盘油饭,鲊脯鲙炙无所不有,埋在饭中,里谚曰:“掘得窖子”。”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《老学庵笔记》中又转述了团油饭的制作方法,大同小异。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 流行广东的“菜饭合一”的煲仔饭,与东坡记录的“盘游饭”一脉相承。

         苏东坡诗中有关于“谷董羹”和“盘游饭”的描绘,是东坡对宋代惠州饮食习俗的一则真实记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