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江月五首(并引)》古诗赏读

【发布日期:2017-03-31】 分享到: 腾讯微博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


    《江月五首(并引)》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五言诗,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描写了午夜不同时候月亮的情况。严格来说这不是五首诗,而是五阕诗,从“一更到五更”,每阙四句,每句五字。一说这是描写当时岭南中秋节的情况。

作品原文

江月五首(并引)

    岭南气候不常。吾尝云:菊花开时乃重阳,凉天佳月即中秋,不须以日月为断也。今岁九月,残暑方退,既望之后,月出愈迟。予尝夜起登合江楼,或与客游丰湖,入栖禅寺,叩罗浮道院,登逍遥堂,逮晓乃归。

    杜子美云:四更山吐月,残夜水明楼。此殆古今绝唱也。因其句作五首,仍以“残夜水明楼”为韵。

一更山吐月,玉塔卧微澜。

正似西湖上,涌金门外看。

冰轮横海阔,香雾入楼寒。

停鞭且莫上,照我一杯残。


二更山吐月,幽人方独夜。

可怜人与月,夜夜江楼下。

风枝夕未停,露草不可籍。

归来掩关卧,唧唧虫夜话。


三更山吐月,栖鸟亦惊起。

起寻梦中游,清绝正如此。

驱云扫众宿,俯仰迷空水。

幸可饮我牛,不须违洗耳。


四更山吐月,皎皎为谁明。

幽人赴我约,坐待玉绳横。

野桥多断板,山寺有微行。

今夕定何夕,梦中游化城。


五更山吐月,窗迥室幽幽。

玉钩还挂户,江练却明楼。

星河澹欲晓,鼓角冷知秋。

不眠翻五咏,清切变蛮讴。

作者简介

    苏轼(1037181101824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,自号道人,世称苏仙。宋代重要的文学家,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。汉族,北宋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。宋仁宗嘉祐(10561063)年间进士。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。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其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;其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亦擅长行书、楷书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为“宋四家”;工于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、《东坡易传》、《东坡乐府》等传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