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过这个地方,才算了解苏东坡(二)

【发布日期:2018-06-24】 分享到: 腾讯微博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


上期给大家介绍了东坡园里的

杯酒亭、啖荔亭和小圃五味轩景点

这期给大家着重讲讲“小圃五味轩”的由来

及其与苏东坡的关系

    小圃五味轩位于东坡园的纪念怀古区,这里集中展示了苏东坡在惠州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所以说,如果您没到过小圃五味轩,等于还未完全了解苏东坡。

 “小圃五味轩”的由来

    苏东坡在被贬惠州期间,曾亲手在他居住的庭院小圃里种过人参、地黄、枸杞、甘菊及薏苡这五种草药,并以这五种草药作为吟咏对象,作有一组中草药药性诗《小圃五咏》。这组诗既写物,也咏怀,诗中对这五种草药的药性、功用、来源、形态、种植等进行了描绘,并借草药抒发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抱负,从而更加丰富了这组诗的意涵。此处建筑起名“小圃五味轩”,就是为了记录苏公当年在惠州生活的这一点滴。

   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组诗,感受下苏东坡当年在惠州的这一段生活,同时了解人参、地黄、枸杞、甘菊及薏苡这五种草药的形态特征和药性吧!

01

小圃五咏·其一 人参

上党天下脊,辽东真井底。

玄泉倾海腴,白露洒天醴。

灵苗此孕毓,肩肢或具体。

移根到罗浮,越水灌清泚。

地殊风雨隔,臭味终祖祢。

青桠缀紫萼,圆实堕红米。

穷年生意足,黄土手自启。

上药无炮炙,龁啮尽根柢。

开心定魂魄,忧恚何足洗。

糜身辅吾生,既食首重稽。

    据考证,苏公当年种的“人参”是出自上党地区的人参,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党参。桔梗科植物党参味甘,性平。有补中益气、止渴、健脾益肺,养血生津。用于脾肺气虚,食少倦怠,咳嗽虚喘,气血不足,面色萎黄,心悸气短,津伤口渴,内热消渴。其功效与人参相似,惟药力薄弱。治一般虚证,可代替人参使用;虚脱重证,则仍用人参为宜。秋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
02

小圃五咏·其二 地黄  

地黄饲老马,可使光鉴人。

吾闻乐天语,喻马施之身。

我衰正伏枥,垂耳气不振。

移栽附沃壤,蕃茂争新春。

沉水得稚根,重汤养陈薪。

投以东阿清,和以北海醇。

崖蜜助甘冷,山姜发芳辛。

融为寒食饧,燕作瑞露珍。

丹田自宿火,渴肺还生津。

愿饷内热子,一洗胸中尘。

    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全株有白色长柔毛和腺毛。喜温暖气候,较耐寒,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,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,最早出典于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:鲜地黄、干地黄与熟地黄,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,按照《中华本草》功效分类:鲜地黄清热凉血;干地黄滋阴清热,凉血补血;熟地黄补血滋润,益精填髓。

03

小圃五咏·其三 枸杞

神药不自閟,罗生满山泽。

日有牛羊忧,岁有野火厄。

越俗不好事,过眼等茨棘。

青荑春自长,绛珠烂莫摘。

短篱护新植,紫笋生卧节。

根茎与花实,收拾无弃物。

大将玄吾鬓,小则饷我客。

似闻朱明洞,中有千岁质。

灵厖或夜吠,可见不可索。

仙人倘许我,借杖扶衰疾。

    枸杞这种植物的根、茎、叶、花、果实都可食用,全株没有无用处的东西。枸杞全身是宝,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春采枸杞叶,名天精草;夏采花,名长生草;秋采子,名枸杞子;冬采根,名地骨皮”。枸杞有降低血糖、抗脂肪肝作用,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。

04

小圃五咏·其四 甘菊

越山春始寒,霜菊晚愈好。

朝来出细粟,稍觉芳岁老。

孤根荫长松,独秀无众草。

晨光虽照耀,秋雨半摧倒。

先生卧不出,黄叶纷可扫。

无人送酒壶,空腹嚼珠宝。

香风入牙颊,楚些发天藻。

新荑蔚已满,宿根寒不槁。

扬扬弄芳蝶,生死何足道。

颇讶昌黎翁,恨尔生不早。

    甘菊清热祛湿,味苦;辛;性微寒,主治湿热黄疸。可消除各种不适所引起的酸痛,退肝火,消除眼睛疲劳。可治长期便秘,消除莫名紧张,眼睛疲劳,润肺、养生。利于肝机能养护、神经质、痉挛。可消除感冒所引起的肌肉酸痛以及偏头痛,且对胃及腹部神经有所助益。明目、退肝火,治疗失眠,降低血压,可增强活力、提神。增强记忆力、降低胆固醇。

05

小圃五咏· 其五 薏苡

伏波饭薏苡,御瘴传神良。

能除五溪毒,不救谗言伤。

谗言风雨过,瘴疠久亦亡。

两俱不足治,但爱草木长。

草木各有宜,珍产骈南荒。

绛囊悬荔支,雪粉剖桄榔。

不谓蓬荻姿,中有药与粮。

舂为芡珠圆,炊作菰米香。

子美拾橡栗,黄精诳空肠。

今吾独何者,玉粒照座光。

    薏苡,味甘气和,清中浊品,能健脾阴,大益肠胃。主治脾虚泻,致 成水肿,风湿盘缓,致成手足无力,不能屈伸。盖因湿胜则土败,土胜则气复,肿自消而力自生。取其入肺,滋养化源,用治上焦消渴,肺痈肠痈。又取其味厚沉下,培植部,用治脚气肿痛,肠红崩漏。若咳血久而食少者,假以气和力缓,倍用无不效。

    从上述描绘中,可以看出苏东坡有通晓药理的才能,他种植这些草药是为了养生,提高身体防御疾病的能力,达到“蕃茂争新春”的目的。

    但是,苏东坡并没有把这些草药仅仅写成一种植物,他还将这些植物赋予了人类的性格特征。他写地黄的“我衰正伏枥,垂耳气不振”,语出《抱朴子》中韩子冶以地黄喂老马的故事,韩子冶以地黄喂老马,使老马返老还童活了130岁,而苏轼自比一匹受伤的老马,也需要有人精心调理,好让他重振精神,再奔腾向前;他写甘菊的“孤根荫长松,独秀无众草”,语出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松柏之下,其草不植,而菊生其下,可谓独秀。”是想表现菊花的孤傲,它只与性格高尚的青松为伴的品质;写甘菊的“无人送酒壶,空腹嚼珠宝,香风入牙颊,楚些发天藻”,语出《楚辞》名句“夕餐秋菊之落英”,是指甘菊之高洁,非人间俗物,“天藻”乃指华美的文章,是说闻了甘菊的芬芳,吃了甘菊的花瓣,人就有了灵秀之气,可以写出锦绣文章;他写枸杞“日有牛羊忧,岁有野火厄。越俗不好事,过眼等茨棘。青荑春自长,绛珠烂莫摘”,是指枸杞这种良好的药材一旦到了南方却没有人认识,只把它当成荆棘之类而任凭牛羊践踏,果实熟了也没人去采摘,诗句暗喻着诗人自己的坎坷命运,一代奇才苏东坡就是被人随意丢弃,任其岁月老去而不能重用;他写薏苡“能除五溪毒,不救谗言伤,谗言风雨过,瘴疠久亦亡”,语出《后汉书》“马援传”,马援因曾在交趾服了薏苡之后,自感身轻防疾,所以返回中原时,也带了一车薏苡。但中原的人不认识这种植物,就诬告马援带回了一车珍珠。所以苏东坡借此议论说,薏苡虽然能防瘴疠,却防不了人间的谗言和中伤,但薏苡的生命力是强大的,它会使谗言消失,也会把病毒消灭掉。

    写诗,是苏东坡的养生方式之一。他让自己置身于自然风光之中,使眼前的天地更加开阔,胸中块垒得以释解,心情平和了,气血也通畅了。苏东坡的《小圃五咏》既是写物,也是咏怀,诗中借草药抒发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抱负,从而使这组养生诗的意涵更加丰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