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找西湖景区的非遗之美-上篇
【发布日期:2021-04-06】
春季万物复苏,小树发出新芽,非遗文化也孕育着生机。想要切身体验非遗技艺、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小伙伴,如今有了好的去处,接下来快跟随小编一起走进非遗的世界吧!
拓片馆——一纸一墨,传承珍贵遗存
拓片馆位于丰湖书院深处的藏书阁,被葱茏的古树和金桂花环抱,环境清幽,免受打扰。小编走进馆内时,拓片匠人正埋头工作,脸上从容专注、平和淡然。案台上摆放了以苏东坡、伊秉绶等文人诗词为题材的拓板,案前的玻璃罩仔细保存着清代丰湖书院重建前的抱门框。
拓片馆一览
拓片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纹印在纸上后的纸片。拓印技术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,是使用宣纸和墨汁,将碑文、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,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。
拓印技术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,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,因有拓片传世,才能见到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。可以说,每一件拓片及实物,背后都有一个内涵丰富的故事,彰显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。拓片是记录中华民族文献的重要载体之一,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重视和珍爱,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历史资料。
大文豪苏东坡于1094年寓惠初居合江楼,喜赋《寓居合江楼》诗,这是清道光年间张天欣用东坡手迹集成的《寓居合江楼》拓片。表达苏东坡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。
清代惠州知府伊秉绶复建丰湖书院时授题“敦重”二字,寓意厚德载物,做学问要像为人处事一样严谨、厚重。“敦重”二字体现了丰湖书院办学历史的文脉传承及精神气质。
拓片制作的基本方法是:拓印时先把浸湿的宣纸敷在凸凹不平的文字或图案上,用刷子轻轻敲打,使纸入凹槽,纸张稍干之时均匀上墨。宣纸揭下来即成一张黑白分明的拓片,拓片装订成册即为拓本。
然而做拓片的基本方法看似简单,却不是件容易的事。拓印过程的力度非常讲究,稍有不慎就会将宣纸击穿,前功尽弃;最后的上墨环节至关重要,将影响整个作品的呈现。
拓片成功与否,还取决于干湿度控制、材料配比、天气情况(不宜在雨季、回南天制作)、工艺者的状态等因素,墨色均匀、背面无墨、拓痕凹凸清晰、线条饱满才是一幅好的拓片。
《佛寿图》的正面与背面
《佛寿图》乃苏轼于四月初八佛诞日怀念母亲所作,他将“福寿”二字巧妙地与寿星头结合,形象表达了其虽被贬谪仍追求“福在寿中”的志趣。有书画家认为《佛寿图》是我国见到的最早的一幅漫画。
在拓片上的再加工,赋予拓片新的生命力
在拓片馆中,游客还能选择喜欢的拓板进行体验,在细心耐心的制作过程中体味这门古老技艺传承的匠心,感受原作品表达的文化精神,在体会拓印的乐趣与美感中,制作一件属于自己的拓印作品。
【温馨提示】开馆时间:8:00-17:30,拓本制作时间视内容大小而定,约为1.5-3小时,前来体验需预足时间喔。
古琴馆——一琴一音,追溯传世之响
除了拓片馆,还有一处可感受非遗文化的清雅之地——宜古堂。古琴馆设在西湖景区相宜居内的宜古堂,处湖山之间,别具自然之趣,邈世态纷华,有清净境地。
宜古堂一隅
古琴又称瑶琴、玉琴、七弦琴。有着三千年以上历史,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,是汉文化中的瑰宝。
古琴音域宽广,穿透力强,音色圆润悠扬、苍古幽旷、空灵飘逸,有“太古初音”、 “圣人之乐”、“八音之首”之称,是“琴棋书画”四艺之首,为古人养心养静、养君子气度的必由之径。并能结合中医养生,五音对应五脏六腑,疏导经络,调理情志。
古琴的韵味变化合乎天地人籁,一方面,琴曲曲谱最基本的调只有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音,雅正不俗,但似乎缺少变化。另一方面,通过指法的变化,却可以使散、按、泛三种音色演化出与天地之音相通、与人声相类的各种音色,包蕴了宇宙自然的各种声音。其创制暗含与天、地、人相同的哲理。
抚琴奏乐、品茗交流
宜古堂活动丰富,内容精彩。馆内不定期举办古琴雅集和古琴文化讲座;开展汉服、花艺、熏香品鉴的交流;承接游客泛舟西湖、画舫品茗听琴;开办古琴传习课程;每周三下午有古琴爱好者共修,游客朋友也可以前来体验。
可抚琴谈诗,可插花焚香,可品茗论道,坐忘流光,笑谈世相,赏心乐事,不过尔尔也。在当下浮躁的社会风气中,古琴无疑是最能让人心回归恬淡宁静、从容自然,找到内心自性,遇见岁月静好的一项乐器。
关于非遗文化今天小编就介绍到这里,希望通过这篇文章,能有更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小伙伴了解到西湖景区里的好去向。趁着春光正好,与传统技艺来个亲密接触,拉近‘非遗’与咱们的距离,让‘非遗’真正活起来。
编辑整理:李江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