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许人也?竟被梁启超称誉为“吾乡畸士”!
【发布日期:2016-06-03】
说起江逢辰,现如今没几个人知道此公何许人也,但提起“一自坡公谪南海,天下不敢小惠州”这两句诗,惠州,乃至广东文化界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江逢辰正是该诗的作者,真可谓诗比人有名呀。
江逢辰(1859~1900),字雨人,又字孝通,正宗的惠州惠城区人。自幼好学,先就读于丰湖书院,后选入广雅书院。就读广雅书院时,山长(相当于现在的院长)梁鼎芬非常赏识其才华,说他:“行尽江山见此才”。后为两广总督张之洞赏识,成为其幕僚,官至户部山西司主事。
江逢辰生于乱世,在他考中进士后的第三个年头(1895),甲午战争打响,黄海激战清军败北,达官贵人各自逃窜。堂堂清朝廷管财政的户部,只有江逢辰一个“处长”忧愤守职,咯血盈斗,可谓“威武不能屈”。当时他作为会试主考官,有人想贿赂他方便封官进爵,他尽忠尽职,并无答应,可谓“富贵不能淫”,“忠亮清节”至此。
江逢辰是清代惠州的一名进士,也是晚清惠州最著名的诗人和书画家。他诗、词、文、书、画、印样样精通,显然是复合型人才的典型代表。据专家考证,江逢辰著作《江孝通遗集》中的最后两卷,是目前已知的惠州人最早的一部词集。这样的才子,若不是生逢腐败的清末社会,必定有更大的作为。
江逢辰是惠州著名的孝子。就在这位“处长”有可能升为“员外郎”的时候,他母亲病重,于是辞官回家服侍母亲以尽孝道。母亲死后,他哀悲更甚,甚至“冬不裘,夏不帐,哭无时,夜不睡”的疯狂状态。在古代,父母死后,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,江逢辰还在墓边搭草棚守孝,足足守了三年。加上他本来身体就不好,终以自毁而卒。
每年清明时节,惠州都有人想凭吊这位大才子、大孝子,一些记者更是频上紫薇山,一心想找回消失已久的江逢辰墓,可惜未能如愿。如今,西湖丰渚园内新修建的江孝子亭便俨然成了人们凭吊的对象。
梁启超在日本写《饮冰室诗话》时收录了何翙高的七绝《送江孝通户部出都》,他在文后的附记里说:“孝通名逢辰,吾乡畸士,今既死矣!”
何谓“畸士”?我市已故的著名音乐史学家廖辅叔这么解释说,畸士即是畸人。《庄子•大宗师》说:“畸人者,畸于人而侔于天。”也就是独特志行不同流俗的人。用“畸士”来评价江逢辰,还是蛮恰切的。
(部分内容转自网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