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十五去哪里赏月最适合

【发布日期:2018-09-24】 分享到: 腾讯微博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


    苏轼的《水调歌头》,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,向来脍炙人口。胡仔《溪渔隐丛话》说:“中秋词自东坡《水调歌头》一出,余词尽废”。

    说起苏东坡就不得不提惠州西湖的苏堤,苏东坡被贬谪惠州之前,西湖上只有一座破旧不堪的木桥。人们从西村(今惠州宾馆一带)至彼岸泗洲塔,需坐小船或涉水而过。谪居惠州后,苏东坡念及民众涉水过湖多有不便,于绍圣三年(1097年)积极倡议并带头慷慨解囊捐赠,组织群众把堤、桥建成。后来,人们感念苏东坡对惠州人的恩德,遂将长堤命名为“苏堤”。

    如今游人来惠州西湖,必然要踏上苏堤。随着时间流逝,“苏堤”已经成为一道见证惠州风雨沧桑的历史景观。

     苏堤上的第一座桥为飞楼九间,尽用石盐木,榜曰“西新桥”。此乃西湖六桥中的第一桥,后人称为“苏公桥”,又名“丰乐桥”。该桥在经历了近百年之后,即南宋宁宗庆元二年(1196年)六月,当时的知州林复将其改建为五孔石桥。此后,历代都有维修。解放后又扩大了堤面。1983年,惠州按照旧貌重建西新桥,全桥用花岗岩砌成,设计、施工考究,由惠州著名书法家秦咢生题字。桥呈弧形,桥下有五个大小不一的洞眼,便于游艇自由穿梭。古桥新貌,蔚为壮观。

     当您行走在苏堤上,除了感受两岸绿树带来的清凉之外,还能欣赏小叶枝条随风轻轻摇曳,可爱浪漫至极。而到了农历十五的夜晚,若遇天晴,在苏堤上抬头就可以看见深蓝的天空帷幕上挂着一轮明月,幽雅而迷人。

    清雍正年间,惠州知府吴骞见到此情此景,忍不住赋诗曰:“茫茫水月漾湖天,人在苏堤千顷边。多少管窥夸见月,可知月在此间圆。”遂称“苏堤玩月”,为西湖古八景之一。

    “苏堤如带五千尺”,惠州以西湖著称,西湖以苏堤闻名。千百年来,苏堤不仅联系着西湖的交通,也联系着历史与现实,900多年的历史沧桑,无法磨灭惠州人对大文豪苏东坡的感激之情。

    “苏堤玩月”讲求的是一种意境,在十五月圆之夜游览西湖,站在苏堤上,靠着西新桥的栏杆,望见西湖星月倒影交相辉映的景致,湖上波光潋滟,让夜空一片光亮,明月随着人们在湖中的走动而走动,超然活脱,荡人心魄,似乎真有“玩月”的感觉,使人顿觉“苏堤玩月”这一景致的真实含义。

今年的中秋之夜

让我们再次相约惠州西湖

在苏堤上共赏明月、欢聚一堂吧!

部分图文选自网络